心灵鸡汤--有没有戳到你的痛点!我中枪啦!

admin 14 2025-01-28 编辑

每年,法国的劳动者至少有31天的休假时间,几乎所有人都选择在这个月前往戛纳,或干脆出国到意大利、西班牙或者希腊度假。

或许有些人会因此认为巴黎人很懒,但是他们其实是在避免工作过量。这是因为法国人相信:工作的时长和质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是成反比的。换句话说,到了一定临界点后,你工作得越多,效率就会越低。

例如,长时间工作经常会导致注意力分散。这就是“帕金森定律”的一个例子。“帕金森定律”认为:如果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人们会倾向于增加额外工作量。总之,工作量越少,质量就会越高。

练习技能也是如此。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艾力森在柏林研究时,发现成功的音乐家每天练习的时间都非常少——一天只有90分钟。

事实上,最成功的音乐家不仅练习时间少,而且每天的小憩时间较长,当觉得疲惫或压力较大时,他们就会暂停练习,休息一会。

众所周知,过多的工作量会导致寿命缩短、注意力不集中,因为人类的注意力没有办法维持一周50个小时。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大牛)也深知过度工作的危害,他将员工的工作时间从每周48小时改为40小时。他在《亨利·福特自传:我的生活和事业》中写道: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会导致员工犯错次数增多。

让自己忙起来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1 为了收支平衡

当然,一些收入较低的人会工作较长时间,或者做多份工作以达到收支平衡。但是为什么其他人——包括那些收入很高的人——也会常常过度工作呢?

--牛叉的企业曾在高盛集团工作,后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客座教授的米歇尔(大牛)发现,在某两大著名投资银行中,职员工作时间长达平均每天17个小时。

2 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米歇尔认为,这不仅会使职员们“忽略家人和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在老板不强迫他们工作时,即使在每天工作的第16个小时或第17个小时并没有任何效率,他们还会选择继续工作。努力的职员之所以长时间工作,并不是考虑到“奖惩或责任”,而是“即使长时间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他们也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做什么。”

3 社会身份

许多长时间工作的人仅仅是为了工作而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身份。忙碌意味着努力,努力意味着有优秀的品格,良好的教育,现在或未来的富有。“不行。我现在很忙”这句话不仅透露出你是一个认真的人,同时也在强调自己的重要性。

在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有这样一种观点:工作是内在的崇高追求。如果生活中没有工作,很多人就会找不到存在感——即使有时候工作毫无价值,对身心健康也毫无益处。

很多人都认同亚里士多德(大牛)所说的“劳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闲暇,快乐有赖于闲暇”的说法。人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是想要获得轻松的退休生活。但是这种因果关系却时常被颠倒过来。

我们总是努力让生活适应工作,而非让工作适应生活。很多人认为,快乐和生活满足感只能从工作中得到,与其说这是哲学真理,不如说这只是激励员工的管理秘诀。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写过大量文章,阐述如何在科技提高工作效率的今天,缩短工作时间。亚当·斯密(大牛)曾提出“大头针理论”:如果工人们要每天工作8小时制作一定数量的针,那么当可以使制针效率翻倍的工具发明出来后,工人们耗费在这一工作上的时间就应该减少。

按照该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大牛)在《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中提出,我们的工作应当减少。或许我们无法达到他所提出的每周15小时的工作时间,但至少可以适当减少。

在律师等职业中,工作时间长于所需时间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是按小时收费。至于其他行业,我们可以从支出成本看出来雇主们为什么鼓励员工长时间工作:尽管工作时间过长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压力增大、疾病增多,但雇用一个人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成本仍低于雇用两个人每周工作40个小时。

4 文化习惯

最后,文化惯性可能也是导致工作时间过长的原因之一。

过去美国人常常工作很长时间,因此现在的人们也常常无视科技发展和效率提高,仍保持与过去相同的工作时间,即使这样做并没有任何明显效果。除此以外,谁都不敢率先不计后果地“提高工作效率”、成为办公室中第一个减少工作时间的人。迈出这一步需要勇气,和一点点天真。

尽管法国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但是只有不到9%的劳动者工作时间过长(而美国工作时间过长的人数达到11%,土耳其高达43%)。

法国人将工作与生活完美地平衡起来。过长时间的工作说得轻一点,毫无意义,说的严重一点,则是巨大的危害。过度工作会影响身心理健康、陪伴家人的时间。

由于工作场所、使命以及道德优越感等,很多人仍认为工作比闲暇要重要得多。但是如果我们将闲暇时间看作是反思、创新、为未来工作保存脑力和体力的必要阶段,而不再将其看作是游手好闲呢?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那就关注一下吧!

心灵鸡汤--有没有戳到你的痛点!我中枪啦!

上一篇: 质粒构建工具推荐,实验室必备的分子克隆利器
下一篇: 只有四个样的单细胞分析怎么就冲到40+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