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肿瘤的小伙伴都知道,缺氧和免疫都是肿瘤的研究热点。毫无疑问,高度缺氧+低免疫的环境会让肿瘤细胞更穷凶极恶。从代谢组上看缺氧环境下肿瘤组织中乳酸升高能够抑制免疫功能,通过诱导和募集免疫抑制相关细胞和分子,进而促进肿瘤发展。去年6月推出了缺氧+免疫思路(当时参考文献还是4-6分,见副推),而今天要给大家要给大家分享的文章则发到了IF 8.99分(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大致思路还是跟4+文章相似,是什么原因发到了将近9分呢。
1、应用缺氧相关基因定义肿瘤缺氧分型(D图跟附件文章1相似)
2、定义肿瘤免疫分型,结合缺氧分型对样本进行 缺氧+免疫划分
3、缺氧+免疫 分型突变marker筛选及预后分析

4、缺氧+免疫 分型 多组学marker筛选,构建多组学预后风险评分模型
5、多组学得分风险分组生存差异分析(训练集+验证集)
6、多组学预后风险评分与其它signature比较及功能研究
7、多组学预后风险评分与已有的预后公认marker相似性分析(TMB、肿瘤干性)
8、列线图构建
9、多组学预后风险评分与免疫治疗相关分析
不知道大家看了副推没,之前的文章仅仅是基于 免疫-缺氧相关mRNA预后marker构建预后风险评分。
而今天的分享最大的区别在于引入了多组学数据,额外筛选甲基化、突变、ncRNA预后相关的marker参与了多组学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加入了一些免疫治疗分析。这影响因子就差了4分,而且你可选的组合还有很多,铁死亡+缺氧、EMT+m6A等等,很多时候好的高分科研文章诞生就是合理组合热点。亲们还在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