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XR202402016C_jing_血管生成与癌症治疗

admin 69 2025-01-26 15:24:44 编辑

肿瘤血管生成是癌症进展的一个标志,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抗肿瘤免疫的逃避,因此血管生成也是癌症研究的热点。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血管生成与癌症治疗,小编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篇2023年5月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9.3)杂志上关于血管生成与癌症治疗的综述。小编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Angiogenic signaling pathways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 for cancer

血管生成信号通路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癌症

 

一、文章摘要

血管生成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由各种促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分子调控。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进步,肿瘤血管生成中涉及的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因子等各种生物分子也逐渐被揭示。目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的单克隆抗体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使用最广泛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然而,由于不良事件、获得性耐药、肿瘤复发和缺乏生物标志物等原因的限制,这种方式的临床益处仍然有限。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开发相关的药物与生物标志物。

 

二、主要内容

1. 血管生成相关的病理生理

首先介绍的是血管生成相关的病理生理特征。由于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在肿瘤组织中远离血管的组织中会形成较严重缺氧和酸中毒的微环境,这会促进肿瘤的发展()。肿瘤血管生成的主要方式如所示,其中发芽血管生成是生理性和病理性血管生成中最典型的过程。发芽血管生成是通过尖端细胞的迁移和干细胞的增殖,在已有的血管中形成新的血管分支,最终浸润到肿瘤组织中。

 

2. 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

接着介绍的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促进或抑制血管生成的各种生物分子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血管生成系统,包括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粘附因子(整合素、钙粘蛋白)、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胶原蛋白)、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核因子)、血管生成素、血管抑制素、内皮抑制素和白细胞介素等信号分子靶点。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肿瘤血管生成中最典型的调节因子,可介导血管通透性和管的形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通过募集壁细胞促进血管成熟。基质金属蛋白酶通过降解基底膜激活血管生成。这些过程都通过跨膜受体启动下游信号通路转导,进而激活基因表达,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存活和血管生成()。

 

3. 抗血管生成与癌症治疗

这部分介绍了抗血管生成与癌症治疗的关联。随着肿瘤依赖性血管生成被大量实验证实,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抗血管生成治疗策略。2004年,FDA批准的首个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显著延长了RCC患者联合化疗的PFS生存率。后续有研究提出“肿瘤血管正常化以改善药物和氧气的输送”的理论来推动抗血管生成治疗()。血管正常化是指通过可监测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使肿瘤血管生成的紊乱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使TME更稳定,最终改善药物运输,延缓耐药性和侵袭性。后续也有其他研究提出了优化血管正常化的策略,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既有益处也存在挑战。展示了肿瘤血管生成研究的里程碑事件的时间轴。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是通过抗血管生成药物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限制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来实现的。尽管分子和机制研究表明,许多调节因子参与肿瘤血管生成,但由于VEGF/VEGFR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对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仍然集中在VEGF/VEGFR信号通路上。其中,重组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主流药物。

 

4.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局限性和挑战

接下来介绍的是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局限性和挑战。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影响肿瘤中新血管的形成而应用于癌症治疗,这为广泛的实体肿瘤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然而,由于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复杂,研究有限,抗血管生成治疗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中包括肿瘤复发、耐药、缺乏生物标志物、短效、和一些严重的不良事件。其中,耐药一直是限制靶向抗血管生成治疗临床效果的主要障碍。耐药可分为先天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此外,耐药还涉及肿瘤组织和TME的高度异质性、肿瘤细胞的自噬、肿瘤干细胞的分化、间质细胞的浸润、肿瘤类型、肿瘤或靶点的基因突变、肿瘤的发展阶段、患者的用药史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反应和耐受性。

 

到这里,关于血管生成因子与癌症的关联就介绍完了,血管生成是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关键条件之一,以血管优化为准则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抗肿瘤策略。但治疗效果不足、治疗方式的可重复性和普及性等共性问题仍有待解决,不容忽视。这些限制促使研究人员开发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探索更多靶点药物,验证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优化治疗给药,为癌症患者争取更多的机会。因此,血管生成因子相关预后标志物的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推出了相关课程,感兴趣的小伙伴不要错过呀!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啦,小编相信我们只要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结果! 

上一篇: 质粒构建工具推荐,实验室必备的分子克隆利器
下一篇: 组织的多维组学分析见多了,那细胞系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