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印度眼镜蛇基因组测序中的黑科技

admin 61 2025-02-15 13:50:08 编辑

Nature Genetics 1月6号在线发表印度眼镜蛇参考基因组,宣称基因组组装为近染色体水平,同时测了来自14个组织的转录组数据,深入的进行了毒素家族的鉴定和比较,对于蛇毒抗体血清的开发具有和研究物种进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The Indian cobra reference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enables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venom toxins

毒蛇咬伤是目前热带较为严重的疾病,每年可以因其致死的有10万之众。高质量的基因组可以更好的综合研究毒液基因,对于重组血清开发非常有用。因此我们组装了一个近染色体的印度眼镜蛇基因组。基因组scaffold N50 223.35Mb,全基因组为95%的序列组装到了19条scaffold. 综合评价其组装水平可以跟人类的GRH38进行比较。基因预测采用的是MARKER流程,同源和转录组(26个样本,14个组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测。共预测到23248个编码基因,12346个毒腺表达相关的基因,139个来自33个毒素家族的基因。139个基因中19个是VSTs具有特异性表达,可以用来编码核心毒液的最小核心蛋白。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转录组结合,确定了最小的毒液基因集。关于本文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下载文献进行学习,小编今天推这篇文章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公众号刚开始是以推广基因组文章,技术为主的,因为小编那时候工作就是基因组组装。离开基因组组装行业也有小两年了。小编快离职的时候,Pacbio sequel 系列刚刚投入市场,那时候主推的基因组测序策略是:三代(Pacbio)+光学(bionano)+Hi-C。市场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价格还是蛮贵的。三代的通量还是问题。一晃,两年过去了,据了解三代的通量早就不是问题了。ONT也投入了市场。现在主流的基因组测序策略:illu+pacbio/ont+hic+光学。但是从眼镜蛇基因组的测序中涉及的技术还很多。不知道这些技术,大家了解多少。涉及到的技术包括:PacBio、ONT、illumina、Chicago、Hi-C、BNG、SChrom-seq。(by the way 手绘图不错)未来这会成为基因组测序的标配吗,欢迎大家投票或留言。

感谢投票给你一本过去的杂谈,看看那时我们的组装。后台回复:杂谈,即可下载。

上一篇: 质粒构建工具推荐,实验室必备的分子克隆利器
下一篇: 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