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入学的你,还在踩着这个“坑”么?

admin 2 2025-02-08 编辑

即将入学的你,还在踩着这个“坑”么?

相必学弟学妹们现阶段的状态,都是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一边对即将到来的硕士研究生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

在这里,小编提前恭贺学弟学妹们都能如愿地获得理想院校的Offer,并祝愿在接下来的硕士研究生生活就像即将到来的春天一样,生机勃勃、有趣、有意义。

作为一个过来人,小编在这里跟大家聊一聊医学院校临床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和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区别。对你们即将到来的硕士研究生生涯有个清晰的认识,免得入坑、踩雷。这些都是亲身体验,快来围观吧。

 

众所周知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分为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可能在其它专业这两者的区别不太大,培养模式也不是区分的特别明显。但是对于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这两者的培养模式和以后的发展方向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顾名思义是指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实验室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毕业时授予学术学位。

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顾名思义是指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为目标,侧重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毕业后适合从事医药卫生实践工作,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

通俗一点讲就是科研型硕士3年的时间大部分在实验室度过,看不同的导师(以下称为“老板”)安排,有可能在发表了文章后,会被老板安排到临床呆3-6个月不等。也有的学生会被安排每周跟自己的老板出门诊,基本是按照一个科研人员的标准去培养的,就是看文献、做实验、做汇报、整理数据、写文章、发表文章。而临床型硕士研究生需要至少33个月在临床轮转,按照临床医学规范化培训手册的要求严格实施,基本就是接诊病人、问病史、写病历、开医嘱、值夜班、上手术跟台。然后根据自己老板的要求是否需要挤时间做基础科研或者临床科研,基本是按照临床实用型住院医师去培养的。

二、年限

一般都是3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第二年可申请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经考核择优进入博士阶段,实行硕博连读,第一阶段(硕士生阶段)为 2-3 年,第二阶段(博士生阶段)为 3年,硕博连读基本学习年限为 5-6 年。而专业型硕士,想要继续读博,就得先在硕士研究生第三年的时候报考博士招生,如果顺利录取,硕士毕业后,就可以继续深造读博了。如果想继续深造的话,看起来科研型硕士比较好。敲黑板,重点来了。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在2018年以前,基本是这样的,科研型硕士,第三年顺利转成博士,皆大欢喜。但现如今的世道可就不是这样了,政策一改变,导致很多博导拿不到科研型博士名额,自然也就不存在硕士第二年的时候硕转博的优势了。也就只能乖乖地等硕士毕业了,再报考博士。

三、未来深造

由于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导师因为经费不足,没有像样的课题,就分配不到科研型博士名额,硕转博的这块画饼是吃不上了。只能苦哈哈地硕士毕业后申请博士了。可现如今科研型博士的名额真的少之又少,除了给优生优培、直博生的名额外,留给外界的名额真的少的可怜,就拿骨科这个专业来说,很多医院科研型博士就只有一个名额,放眼全国考生数量,真是比登天还难。而反观专业性硕士,由于有规培证,再加上专业型博士名额近几年井喷式增长,继续深造读上博士真是比科研型硕士要容易的多。现如今读完专业型硕士,再顺便读个自己老板的专业型博士,已成常态了。实在羡慕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这是以前科研型硕士才有的福利,现如今科研型硕士已经“失宠”,只能苦哈哈地看着了。看到这,您可能会有疑惑,既然专业性博士名额增多,为啥科研型硕士不去报考呢?因为呢,大多数医学院校明文规定没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就不能报考专业型博士,哈哈,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好不好笑。

谈起临床科研型硕士,真是有太多太多要吐槽的了。今天就先吐槽到这里,欢迎大家阅读点赞并留言,阅读量超过2000,继续吐槽,下期见。

即将入学的你,还在踩着这个“坑”么?

上一篇: 质粒构建工具推荐,实验室必备的分子克隆利器
下一篇: 文献解读:生信分析结合湿实验验证研究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基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