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让国人的视线再次关注到诺贝尔奖上。那些科学的、制度的、理想的,关于诺贝尔奖的内容,这几天已经刷屏太多,而小编今天来和大家聊聊诺贝尔奖本身。
虽然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金是依靠投资和复利一步步庞大并且走到今天的,但是这样的复利和投资到底是怎么样实现的呢?在经济环境发生全新变化的今天,诺贝尔奖金的投资方式,到底能给我们上一堂怎样的理财课呢?
诺奖理财之道一:复利投资,财富增长的关键
在诺奖成立之初,诺贝尔先生就已经看到了复利的重要性。在他的遗嘱中,诺奖的奖金其实是以“920万美金为基金,以其每年约20万美元的利息作为奖金”的。1953年以后,诺奖投资多样化,每年收益的10%都是进行在投资。
经历114年的经营,诺贝尔总资产接近30亿瑞郎,是设立之初的92倍。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诺贝尔基金会的辛苦打理,正是基金会通过坚持出色的投资管理、在长周期中充分利用复利原理的结果。
理财启示:以小博大,养成良好的财富存储习惯,用小钱闲钱,在复利的强大作用下,实现家庭理财的大目标。
诺奖理财之道二:安全投资,保证本金的安全
从设立最初起,诺奖就非常注重安全,它的投资也都集中在安全的领域,主要体现为“国债与贷款”,也就是以固定的财产作抵押,中央或地方政府作担保,能支付固定利息的国债或贷款。
在诺奖至今的115年里,这一项投资一直保存着,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诺贝尔基金中大概有20%的部分,依然选择的是风险低的安全投资。而这也是保证诺奖长久存在的根本。
理财启示:任何一种理财方式都不能一味追求收益,学会降低整体投资风险的同时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一定比例的安全投资很重要。
诺奖理财之道三:风险投资,风险无人可逃避
20世纪50年代开始,诺贝尔基金理财开始试水股市和不动产(房地产),恰逢20世纪80年代全球股市黄金期,随全球股市增长迅速,不动产也在不断升值,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持续增值。
然而,风险投资不可能一直都是利好局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也冲击了诺奖基金,根据诺奖年报显示,这几年其股票投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1年诺奖基金股票投资亏损了1900多万瑞郎,这也体现在了诺奖的奖金上,近两年的诺奖奖金降低了20%左右。
理财启示:不能依靠单一市场、单一理财产品追求复利效果,尤其是不可过度依赖股票市场,比如中国,过往十年的上证指数不过3%的年复利回报。
诺奖理财之道四:创新投资,诺奖做的还不够
虽然诺奖基金会的投资做的颇让人称道,但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一方面,诺奖基金对风险性投资尤其是股市投资比例高达50%,抵抗风险能力弱;
另一方面是,诺奖基金投资策略原则依然是50%左右的股票、20%左右的固定收益资产和30%左右的另类资产,另类资产则包括不动产和对冲基金。
有专业人士指出,诺奖基金会的这种投资模式过于保守且风险较大,在某种意义上,早已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投资新环境。
诺奖基金会这几年“勒紧腰带”过的日子恰好验证了这种判断,除了降低奖金支出外,基金会也正在削减其他支出,例如运营、论坛等各方面的支出。
理财启示:一定要紧跟时代!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不过度依赖股市,尝试互联网金融理财,才是最好的投资之道。德众金融,年利率8%-11%,不同项目,满足不同期限理财需求,稳定获取复利的最好方式!
以下内容,线上和客服不使用。
小编偷偷算了一笔账
按照德众金融年利率11% +复利原则
如果当初的诺贝尔先生的920万美元存在了德众金融
114年后的今天
收获
1350850876847.8386 美元
事实上
根据诺奖基金会年报2011年总资产差不多为
347029665.5539美元
1350850876847.8386美元 347029665.5539美元
相差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