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S 基因家族卵巢癌预后分析

admin 35 2025-03-27 11:32:08 编辑

RGS(G 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因子)基因家族,为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细胞受体家族提供了重要的“制动”功能(GPCR控制着全身细胞的数百种重要功能,它是最大的一类药物靶点,FDA)批准的药物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通过结合GPCR并改变其活性来治疗疾病)。

 

当GPCR被激素或神经递质激活时,它们会通过称为G蛋白的信号携带蛋白在宿主细胞内启动信号级联反应。RGS蛋白的工作方式是让G蛋白失活,从而关闭这个信号级联反应。这种关闭机制将G蛋白信号转导限制在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内,并允许细胞重置并接受新的传入信号。如果没有它,GPCR引发的信号就会不适当地保持开启状态,功能性信号转导就会出现功能障碍(Cell;2020;PMID: 33007266 )。由此可见基于RGS基因家族研究疾病是有意义的。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能让G蛋白失活的RGS基因家族在卵巢中的角色以及预后分析。文章4月发表于Genomics(IF:6.2)

 

数据:TCGA-OV、GTEx(正常卵巢组织样本)

方法涉及:ESTIMATE、cox回归分析、K-M生存分析、GSEA、lasso回归分析

 

结果:

1、RGS基因表达在泛癌中与免疫微环境相关性分析(基质评分(图A)、免疫评分(图B))

 

 2、RGS基因与肿瘤干细胞相关性分析(mRNAsi (图A)、mDNAsi (图B))

3、RGS基因在泛癌中与药物耐相关性分析

 

4、RGS基因在卵巢癌免疫表型(PMID: 21720365)、临床分期中的差异表达

 

5、RGS基因在卵巢癌中的差异表达

 

6、RGS基因在卵巢癌中构建预后signature及生存分析

 

 

7、基于预后signature构建列线图

 

 

 

8、RGS基因在卵巢癌中突变展示、HPA蛋白数据库对RGS基因表达验证

 

9、RGS基因的免疫组化验证

 

10、预后signature GSEA分析、免疫浸润研究

 

总结:整个研究是不是挺简单的,与一般的基因家族预后分析不同的是作者一开始纳入了RGS基因的泛癌研究使得文章比较有层次。HPA蛋白数据库纳入做初步验证后,作者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的准确性做了免疫组化实验(发6+的重要因素)。整个研究的分析轮廓简单并不复杂加一步公共数据库蛋白验证和免疫组化验证意义就上了一个层次。如果你对某个基因家族感兴趣,记得联系我们吧!

上一篇: 基因设计工具的十大推荐,让你的科研事半功倍
下一篇: 10+肿瘤抗原识别,纯生信系列二:异常剪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