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内部有一小部分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致瘤能力,具有干细胞特征,这些细胞被称为癌症干细胞(CSC)。CSC是由成年干细胞突变而来的
肿瘤起源细胞,可以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对肿瘤的发生、复发、转移、化学耐药性,对肿瘤发展起促进作用。今天,与以往的干细胞研究不同,这篇文章没有使用干性指数(评估肿瘤细胞与干细胞相似性的指标),是基于CSC相关通路基因对结肠癌的预后进行分型+预后风险模型构建验证+模型的实验验证。现在就让我们来check check下到底做了哪些内容吧,发表杂志:Frontiers in Oncology(IF:4.848)
提供专业、可复现
癌症干细胞生信分析
感兴趣扫码!
流程图
结果:1、材料准备:GO、TCGA数据库下载癌症干细胞(CSC)相关基因、结肠癌样本数据
2、基于CSC相关基因对疾病样本进行聚类,得到结肠癌干细胞相关分子亚型,分析生存差异以及与已有结肠癌表型的分布差异
3、分子亚型间临床特征分布以及
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差异
4、分子亚型间差异基因筛选(只选择了C1-C2和C1-C3间的差异,忽略C2-C3之间,文章中没有解释,是个谜)
5、差异基因功能、通路富集分析
6、将TCGA-COAD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75% vs 25%),基于训练集构建风险模型(单因素cox
回归分析+lasso
回归分析)
7、风险模型训练集预测效能展示(P<0.05, AUC>0.6)
8、风险模型内部测试集预测效能鲁棒性评估(P<0.05, AUC>0.6)
9、风险模型外部独立测试集效能评估(GSE39582、GSE17536)(P<0.05, AUC仅一个小于0.6)
10、临床特征预后分析比较
11、风险模型独立预后预测因子评估(单因素+多因素cox)
12、风险评分相关潜在调节通路(ssGSEA)
13、风险模型与其它评分模型比较(用别的模型公式重新计算了训练集样本得分,可见AUC普遍不及本研究)
14、qPCR 测基因表达,验证模型
到这里这篇文章就分享完了,可以说是风险模型公共数据库+湿实验验证的预后分析典范了。文章主要做的工作是收集癌症干细胞相关基因,定义了相关的分型—再基于分型差异基因构建CSC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结合临床特征等研究—湿实验验证模型包含基因差异表达以及风险模型。主干清晰明了,内容丰富,这么细节的步骤展示你肯定读懂了,若还不懂小编会吐血而亡香消玉殒。但是主编说不会也没关系,可以扫码可以联系我们!
扫码定制该思路更个性化的
生信分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