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需不需要亲自参与实验?

admin 68 2025-02-10 11:05:44 编辑

   这个问题有些奇怪,为什么呢?因为读过科学史的人都知道,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由于亲自做实验而发现一些重大的科学现象而名垂青史。但是,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有些科学家成为了“老板”,每天从事的不是科学实验,而是其他的事情,例如,申请经费、开各种会议、填表、写汇报等等,他们这样就慢慢地远离了科学实验,也就不再是“科学家”而真成了所谓的“老板”了。

   我刚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对其他人说“以后实验就靠小陈(即,本文作者)了”,我就感到特别奇怪:我一刚入学的研究生,什么都不懂,实验怎么能“靠”我呢?好在导师因为只有我一个学生,就手把手教了我半年,确认我基本掌握了整个实验技术之后就放手让我独自“单飞”了。但是,令我不解的是,除非我遇到了真正的困难,或者实验结果有明显的问题,导师一般也就不到实验现场来了解实验进展。这期间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因为当时没有录像(我的实验不需要录像数据)以及我自己水平有限,给导师解释的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十多年后,当其他实验室重新发现这个现象并发表了论文之后,读者可想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了。

   在我做博士后期间,因为数据分析时发现了些有趣的排布,我对博士后的导师提到这一点,他作为生物学家,因自己数学水平有限,建议我去读读其他人的论文看看是否可以对数据用新的方法加以分析。我照做了,但是类似的论文相当稀少,仅有的论文也因为我自己的数学水平同样有限,无法读懂,也就暂时放弃了。这种遗憾反倒激发了我深入学习数学的决心,心里想着:下次再也不能够看着手里的鸭子飞掉了!

   上面这两件事情说明,导师作为有经验的科学家,需要经常亲自参与实验或是数据分析,完全假手学生或是其他人员,会导致错过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另外一方面,导师也必须承认自己并不是一个全能的人,也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尤其在学科不断交叉的今天,研究生物信号的科学家如果只懂得传统的生物学方法,而缺乏现代的数学及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其实就和刚入学的研究生一样,不太可能在科学上真的有什么大的发现。而研究生如果不了解自己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和交叉科学不断发展的趋势,那么,“毕业”其实就等同于“失业”,因为你没有抓住最为宝贵的科研时光来弥补你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方面的缺陷,尽管你完成了实验、拿到了文凭,但是却并没有多大实质性的长进,以后的路依然会比较难走。

   目前国内有一些实验室的负责人,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其实就是“老板”。“老板”是不会做具体实验的,做实验的都是“打工仔”;“老板”关心的不是实验结果真正的科学意义,而是实验结果怎样写、写成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卖出个好价钱。因此我们有理由质疑,“老板”们真的能够做出来什么高质量的东东来?或根本就是某种商业行为?

   确实,国内某些科研环境和国内的市场、国内的商业氛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除了“老板”、“打工仔”外,还包括各种“成果”的“明码标价和讨价还价”、“滥竽充数和以次充好”、“求数量不求质量”等商业行为。

   本文的结论其实不言自明了。真正的科学家是亲自参与实验的,只有“老板”才会当“甩手掌柜”。谁是真正的科学家,谁是老板,看看在实验室里谁在忙碌就一清二楚了。

原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69974-987479.html

作者:陈南晖


欢迎关注

上一篇: 质粒构建工具推荐,实验室必备的分子克隆利器
下一篇: Perlsplit字符串分割函数用法指南
相关文章